钢铁厂全球化生产过程(钢铁去产能化)

发布时间:2024-09-09

新中国成立以后钢铁工业发展情况

1、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钢铁工业基础薄弱,全国没有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在苏联援助下,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得以建设,形成了钢铁工业的“三大”、“五中”、“十八小”格局。随着“三线建设”的推进,西南、西北地区建设了攀钢、酒钢、成都无缝管厂等钢铁企业,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

2、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开始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苏联援助下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钢铁工业逐步建设发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随着“三线建设”的铺开,在西南、西北建设了攀钢、酒钢、成都无缝管厂等一批新的钢铁企业,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

3、中国钢铁工业起始于19世纪末期,那时的钢铁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和一些重要的工业中心。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钢铁工业都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得到了全面的重建和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钢铁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4、自1950年至1960年,新中国在重工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1953年,我国在辽宁省鞍山市建成了第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钢,这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同年,我国在辽宁阜新建成了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煤矿,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都将钢铁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发展。直到1996年,我国终于实现钢铁产量破亿,在这45年里,我们脚踏实地,逐步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历史性转变。

JFE合资建厂

在中国,JFE瞄准了中国汽车钢板市场的巨大需求,与广州钢铁集团紧密合作。2003年,双方达成了合资协议,共同成立了广州JFE钢板有限公司,总投资200亿日元,JFE钢铁持股51%,中方占49%。

在亚洲,JFE与印度NMPL合作,提供技术和钢材供应,以拓展印度市场。此外,JFE还通过提供热轧产品与韩国仁川钢铁、蒂森克虏伯及中国鞍钢等合作,同时计划在国内投资扩建设备,如在福山厂和广岛厂增加生产线,以支持汽车钢板的生产。

JFE并未止步于此,他们还支持了蒂森克虏伯与中国鞍钢在大连合作的热镀锌生产线,通过提供热轧原料,确保了生产线的高效运行。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JFE与广钢的合资镀锌板生产线也受益于JFE的直接热轧卷供应,这显示出JFE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体化汽车板材采购和供货网络的积极行动。

其在汽车板领域的发展战略:技术开发与合作、增建国内设备、合资建厂和提供原料基板等。JFE最突出的战略是其与德国蒂森克虏伯的EVI项目。 (一)技术开发与合作战略 JFE公司钢铁研究所在千叶县设立了日本钢铁业界中首家用户使用技术实验室(CSL),旨在积极推进面向汽车用户的EVI活动。

中国宝钢已进入世界大钢的前5位,通过合资可提高汽车板的生产技术,将成为日 本各大钢汽车板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即使如此仍坚持合资办厂的理由是“面对世 界最大的钢铁市场不能无所作为”,同时对技术输出表示担心。

钢铁究竟有多重要?全球陷入“钢铁荒”,澳洲铁矿石成“元凶”

1、目前,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复苏,世界钢铁需求不断扩大,全球钢材供应出现紧缺的状况,加之钢价的暴涨,诸如德国、美国、韩国,以及印度等国家陷入了“钢铁荒”的境地。 而作为铁矿石最重要的出口国,以及美国“马前卒”的澳大利亚,却是趁机“打劫”,凭一己之力坑惨美国。

2、具体到钢铁,钢铁有很多种,被出口的较多的是粗钢。铁矿石出口距离不是问题,但钢加工的越精细,定制的程度越大,越趋近于买方驱动,越需要离市场近。中国作为世界第一钢铁出口国,2/3的钢材出口集中在韩国和东盟。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区和钢铁消费区都相距很近。

3、发达国家的变化最为明显,以美国、法国为例,1974年钢产量分别是13200万吨和2702万吨,1971年铁矿石分别是8660万吨和5642万吨,均为历年最高产量,之后逐年下降,到1985年钢产量分别下降到7380万吨和1790万吨,铁矿石产量分别下降到3960万吨和1790万吨。

4、中国钢铁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世界钢铁原材料价格的上扬。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钢铁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钢铁行业的资源紧缺,铁矿石、焦炭、废钢价格大幅上升,而这些原材料成本约占到钢厂生产成本的40%以上。与之相关,矿石进口海运费也出现了大幅飙升。 其次,房地产业时代能力短缺的“元凶”。